兄弟LK-B430E KE-430C机器驱动部分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
|
故障现象 |
产生原因 |
排除方法 |
|
压脚不能抬起 |
压脚操作缓慢,压脚滑行部分润滑度差 |
润滑压脚的滑行部分 |
|
压脚上椎量太大,压脚与针板顶部的距离不标准 |
调节压脚的高度至17MM以内 |
|
压脚板及压臂提杆支持器发生太大摩擦,压脚板及压臂提杆支持器润滑情况不良 |
润滑压脚板与压臂提杆支持器 |
|
压脚触及扫线器 |
检查扫线器预置情况,调节扫线器的位置 |
|
压脚不能下降 |
压脚提杆连接不能回转,连接回弹簧的钩松开 |
正确钩上回转弹簧 |
|
压脚上推量不适当 |
压脚臂提杆板位置不当,压脚与针板顶部之间位置不当 |
调节压脚压物数量 |
|
扫线器不能正常工作 |
扫线器阻碍机针,扫线器与针尖的距离不当 |
调节扫线器高度 |
|
扫线器位置不当 |
调节扫线器的动作范围 |
|
底线绕于一面 |
夹线螺钉的高度不当 |
调节夹线螺钉高度 |
|
底线绕线量不正确 |
梭芯压脚位置不当 |
调节梭芯压脚位置 |
|
跳线 |
缝纫开始跳线 |
参阅“跳针”部分 |
|
针线长度不平均 |
调节副夹线器 |
|
面线太短,挑线连杆的挑线量不正确 |
调节挑线连杆的挑线量 |
|
面线断线 |
面线张力太强 |
调节面线张力 |
|
针安装不正确 |
针槽向正面装上 |
|
线太粗,针及线配合不当 |
使用配合针的线 |
|
挑线簧压力及高度不正确 |
调节挑线簧压力及高度 |
|
梭尖、针孔板或针损坏或出现毛边 |
磨滑或更换受影响部分 |
|
热导致线断(纤维线) |
使用线降温装置 |
|
底线断线 |
底线张力太强 |
调节底丝张力 |
|
针孔板梭芯套部位损坏 |
磨滑或更换 |
|
跳针 |
针与旋梭尖之间的间隙过大 |
调节与梭尖的间隙 |
|
机针与旋梭时间不配合以及针杆上升量不当 |
调节针杆上升量 |
|
驱动器与针接触多于所需次数及驱动器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不正确 |
调节驱动器 |
|
机针弯曲 |
换针 |
|
机针的安装不正确 |
针槽向正面安装 |
|
断针 |
机针及梭尖接触或严重碰撞 |
调节机针与旋梭尖之间的间隙及调节针杆的上升量 |
|
机针弯曲 |
更换机针 |
|
机针与缝线不匹配 |
配合物料使用合适的针 |
|
面线不能剪断 |
固定切刀变钝 |
刃磨或更换固定切刀 |
|
移动刀剪不到线及梭头导线器的位置不当,针杆上升量不足 |
调节梭头导线器的位置及针杆上升量 |
|
由于缝纫末端部分发生跳针,导致移动刀剪不到线 |
参阅“跳针”部分 |
|
动刀位置不当 |
调节动刀位置 |
|
副夹线器张力太弱 |
转动副夹线器张力螺母调节张力 |
|
线相互缠绕 |
挑线簧压力及高度不正确 |
调节挑线簧压力及高度 |
|
针与梭尖时间不配合及针杆上升量不正确 |
调节针杆上升量及针与梭尖时间配合 |
|
梭芯线引导器的位置不对,没有把线分开 |
调节梭芯线导线器的位置 |
|
底部线迹不好 |
梭芯线引导器的位置不对,没有把线分开 |
调节梭芯线导线器的位置 |
|
面线松紧不正常 |
调节面线张力 |
|
针线长度不平均 |
调节副夹线器压力 |
|
面线太长及挑线杆有问题 |
调节挑线杆 |
|
缝线松紧不好 |
面线张力太弱 |
调节面线张力 |
|
底线张力太强 |
调节底丝张力 |
|
挑线簧压力及高度不正确 |
调节挑线簧压力及高度 |